框架鋼結構房屋,由于其抗震性能較好,極少發現整體垮塌的現象,但框架結構由于材料、施工質量和建筑布局等原因,部分結構件和填充構件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一、在平面內改變主體結構的側向剛度的分布,從而改變各鋼構件之間的地震內力分布狀態,在豎向,改變結構層剛度的變化,導致薄弱層的出現。
二、對主體結構地震分析帶來困難,不易選取合適的結構抗震分析模型,不易正確的估計地震反應。從目前我國規范來講,處理填充墻對結構側向剛度貢獻時,考慮將鋼結構自振周其折減,從而放大地震作用來整體考慮。而未考慮平面及豎向填充墻體布置的不同對結構的影響。
三、鋼框架結構填充墻處理不當,往往引起主體結構的破壞,如形成短柱,產生剪切破壞,這一點應該引起設計者的重視。
四、框架結構任意樓層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數量填充墻,而一般來講,填充墻體會先于框架柱開裂,因此,為避免填充墻這一非結構件受到較大損壞,用于層間位移驗算的層間位移角限值必須考慮容許的填充墻體開裂程度。
五、從地震震害來看,盡管地震災區地震烈度可能超過規范的多遇地震烈度??蚣?a href="http://www.laohuding888.cn/product/move/">鋼結構填充墻損壞嚴重也屬合理范圍,樓梯破壞的同時,往往樓梯間墻體破壞也較嚴重,設計時,防止樓梯間墻體破壞對防止樓梯破壞起有利作用,綜合上述因素,建議對框架鋼結構多遇地震作用下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適當減小。而多遇地震作用主要是保證鋼結構為彈性狀態,結構主要鋼構件不壞,由于填充墻體與框架梁、柱存在一定間隙,并且不同材料的填充墻體,其變形也存在一定差異,在多遇地震驗算時,規范對填充墻體的剛度考慮,認為是合理的。
六、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總體上不具備抗力儲備,鋼結構主要依靠本身的變形來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通過驗算來保證結構不倒塌?!督ㄖ拐鹪O計規范》GB50011-2011規定,彈塑性層間位移角限值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1/50。
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2002采用了梁柱構件內力調整、柱軸間比限制和柱體積配箍率等措施。其主要目標是保證“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思想,這種設計理念與3個水準目標是一致的。